2014-05-28
水稻的苗期到穗期都可能受到水稻细菌性褐条病侵染危害。秧田发病多在秧苗心叶下一片叶片,先在叶片中脉出现褐色小点,叶鞘上呈现水渍状长条斑,沿中脉向上下发展,病斑为黄褐色至黑褐色,病斑与叶片长度接近或相等,病菌侵害未展开叶片引起心腐,严重时有恶臭,病重时秧苗枯死。大田在成株叶片上,病斑多从叶片与叶鞘交界处发生,然后沿中脉向上下发展,成为深褐色长条斑,最后病部腐烂,有臭味,叶片枯死。心叶发病,不能抽出,死于心苞内,拔出有腐臭味,用手挤压有乳白至淡黄色菌液溢出。孕穗期穗苞受害,穗早枯,或有的穗颈伸长,小枝梗淡褐色,弯曲畸形,谷粒变褐不实。
防治方法:
1、搞好农田基本建设,建立合理排灌系统,防止大水淹没稻田,及时排水,防止深灌积水,造成病害侵染蔓延。
2、做好种子消毒处理工作,一般用强氯精进行浸种,以消灭菌源。
3、稻田保持浅水管理,撒石灰或草木灰,每亩用量为15-20公斤,同时喷施叶面宝等植物调节剂。增施有机肥,氮、磷、钾肥合理配合施用,增强植株抗病力。
4、药剂施用:每亩施用36%红箭28-45克、或20%叶青双100克兑水45公斤喷洒,或50%抗枯灵500倍液喷洒,施第一次药后隔7至10天后再施1次,则防效更佳。秧田期发病,可喷布50%代森铵水剂1000-2000倍液喷洒。
济南中科绿色生物工程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鲁ICP备20015668号 战略合作:共赢传媒