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5-05-13
当前由于农民对麦田病害认知缺乏、管理水平较低,加上今年连续的高湿天气及倒春寒气候,造成华北、长江流域等小麦产区白粉病、纹枯病的发生大面积,并有蔓延趋势,针对此类情况,中科公司提出综合性防治指导意见如下:
1、对于尚未发生或发生较轻的地块:建议使用翠米(40%氟·多)12克/每桶水,要求每亩至少2桶水(30斤/桶),注意喷匀打透(最低要求:如果只打一通水必须翠米(40%氟·多)24克/亩)。
2、对于已发生白粉病或纹枯病的地块:建议使用翠米(40%氟·多)24克/每桶水,或者翠米(40%氟·多)12克+翠箭(43%戊唑醇)20~25毫升/每桶水,要求每亩至少2桶水(30斤/桶)以上,喷雾务必喷匀打透。
3、现在小麦长势稠密、通风透光不好、田间湿度大,病害蔓延快,一定要及早行动。防控时一定要打匀打透,最好配合一点透(5克/桶水)使用,效果更佳;对于纹枯病发生较重的田块,打药时要注意压低喷头,重点喷施茎基部。
4、各推广小组成员在推广产品时一定要学会组合复配,尽量做到不单打。由于目前大部分农户错过最佳防治时期,要同农户讲清目前病害的严重性,改变以往的传统观念,根据实际病害发生情况要加大用药及用水量,科学用药、抗害夺丰收!
附:小麦病害常识:
【小麦纹枯病】:已成为制约小麦高产的重要因素之一,近几年来由于暖冬,小麦纹枯病发生普遍而严重。在长江中下游和黄淮平原麦区逐年加重,对产量影响极大。纹枯病发病高峰期:一般发生在4月上、中旬至5月上旬。随着植株拔节与病菌的蔓延发展,病菌向上发展,严重度增加,高峰期在拔节后期至孕穗期。
【小麦叶枯病】:小麦叶枯病在潮湿多雨、冷凉条件下极易发生,多在小麦抽穗期开始发生,主要危害叶片和叶鞘,初发病叶片上生长出卵圆形淡黄色至淡绿色小斑,以后迅速扩大,形成不规则形黄白色至黄褐色大斑块,一般先从下部叶片开始发病枯死逐渐向上发展。
【小麦白粉病】:一般在5月中上旬发生且田间湿度大、多月条件下易大发生,因15年气候条件异常今年提早发生,其病害主要危害叶片,严重时危害叶鞘、茎秆及穗部,病斑近椭圆表面覆盖一层粉状霉层,发病时连成一片形成大片白色及灰色霉层。
济南中科绿色生物工程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鲁ICP备20015668号 战略合作:共赢传媒