小麦区做好赤霉病预防工作!

2016-04-29

近期南方连续阴雨,给抽穗的小麦造成极大的威胁--小麦赤霉病。望大家高度重视小麦赤霉病的预防及宣传推广工作。

 小麦赤霉病别名麦穗枯、烂麦头、红麦头。从幼苗到抽穗都可受害,主要引起苗枯、茎基腐、秆腐和穗腐,其中为害最严重的是穗腐。

一、症状:

  穗腐小麦扬花时,初在小穗和颖片上产生水渍状浅褐色斑,后扩大至整个小穗,小穗枯黄,湿度大时病斑处产生粉红色胶状霉层。后期其上产生密集的蓝黑色小颗粒(病菌子囊壳)。用手触摸,有突起感觉,不能抹去,籽粒干瘪并伴有白色至粉红色霉。小穗发病后扩展至穗轴,病部枯褐,使被害部以上小穗,形成枯白穗。茎基腐自幼苗出土至成熟均可发生,麦株基部组织受害后变褐腐烂,致全株枯死。秆腐多发生在穗下第一、二节,初在叶鞘上出现水渍状褪绿斑,后扩展为淡褐色至红褐色不规则形斑或向茎内扩展。病情严重时,造成病部以上枯黄,有时不能抽穗或抽出枯黄穗。气候潮湿时病部表面可见粉红色霉层。

小麦赤霉病

二、发病条件:

   春季气温7℃以上,土壤含水量大于50%形成子囊壳,气温高于12℃形成子囊孢子。在降雨或空气潮湿的情况下,子囊孢子成熟并散落在花药上,经花丝侵染小穗发病。迟熟、颖壳较厚、不耐肥品种发病较重;田间病残体菌量大发病重;地势低洼、排水不良、粘重土壤,偏施氮肥、密度大,田间郁闭发病重。

三、传播途径:

病菌可种子带菌,亦可在病残体上越冬、越夏。

四、防治方法:

1、选用抗病品种。

2、农业防治合理排灌,秋收后深耕灭茬,减少菌源,合理施肥,忌偏氮肥。

3、药剂防治:①在小麦扬花期预防:每亩选用翠米(40%氟环·多菌灵SC)24g/亩 ②已发生病害控制蔓延:每亩选用翠米(40%氟环·多菌灵SC)30-40g/亩+民多收+一点透,5-7天后再喷一次。

五、防治赤霉病误区:

1、对赤霉病的发生心存侥幸,依赖老经验解决新问题。赤霉病为典型的气候型病害,病害流行与气象条件关系密切,当春季平均气温为9℃以上,3-5天雨天时间就极易发生。防治要三看“看天、看苗、看地”。

2、重治轻防,见病用药,错过最佳防治时期。小麦赤霉病主要以预防为主,控制为辅。

3、亩用水量偏少,不利于药效发挥。用水量不低于每亩15kg,正常推荐亩用30kg(2桶水)。

4、不能正确掌握用药次数。往年有发生田块要进行两次防治,同时注意雨后补喷。

翠米-先进的加工工艺,稳定的产品质量!小麦防病、治病、增产、抗倒伏的首选药剂!

联系我们

济南市历城区唐冶西路868号山东创意产业园33-1号楼2106室

400-616-6697

zk@jnzkgreen.net

网站指南

首页

关于我们

产品中心

植保窗口

新闻中心

联系我们

产品中心

阿维系列产品

甲维盐系列产品

杀螨系列产品

常规杀虫剂类

杀菌系列产品

助剂调节剂类

优农微生物

扫一扫查看手机站

济南中科绿色生物工程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鲁ICP备20015668号 战略合作:共赢传媒